郭大华:人生总有起落 新华之心永恒
一路走来,是新华书店这个行业锤炼了我,成就了我。非常感谢一路引领我的人以及和我一起奋斗的同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做好每一份工作,来回报我热爱的新华事业。——河北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郭大华
郭大华(雷萌 摄)
办公室里摆放了很多绿植,办公桌上除了电话、电脑外,只剩一个牡丹花瓶和一摞约3厘米厚的文件资料。初见郭大华,一身精致优雅的旗袍,干净舒适的办公环境,引起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想了解这位河北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的好奇心。7月24日,郭大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人生进退、事业起伏,35年的执着坚守,在郭大华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中,有两次经历让人记忆深刻。
进出省店增人生阅历
借调省店,落户市店,往返周折,却是海阔天空。
1980年,高中毕业的郭大华进入张家口市张北县新华书店工作,满腔热情、勤奋好学的她很快就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1985年,县店选拔出纳,“这个孩子不赖”,老师傅们的一句评语,让郭大华从此干上了财务这一行。没有学过财务的她,报了财会函授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0年,27岁的郭大华报名参加了全省财会知识大赛。“她不是会计专业出身,行吗?”“会不会给张家口市店拖了后腿?”面对这样的质疑,有着一股不服输劲头的郭大华硬是考了全省笔试第一名。“我可不愿让人看扁。”郭大华微笑着说。在后来的全国大赛中,她进入个人前20名,为河北省店赢得了荣誉。
脱颖而出的郭大华被省店“盯上”了。1992年,她被借调到省店财务部门工作。在省店,虽然工作上还比较顺利,但是一个人带着3岁孩子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生活上的孤独,以及工作关系迟迟不能转进省店的困扰,让郭大华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严峻挑战。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第一次没有了目标,进退两难。
“一个人在这里,带着孩子这么不容易,回市店吧。”时任张家口市店总经理的这句话,让迷茫中的郭大华倍感温暖。她放下了自己曾经辉煌的过去,以及外界对她的种种议论,1993年年底回到了张家口市店,做了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
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以及在省店借调期间业务能力的提升,为郭大华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市店实行竞聘上岗,郭大华走上了财务科长的岗位,张家口市店财务工作从此连续几年在全省排名第一。2002年,郭大华任市店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2006年9月,她又接任市店总经理一职。
打破大锅饭终获成功
薪酬制度改革遭遇阻挠引起震动,学会掌控局面,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郭大华上任之初,正赶上河北省新华书店转企改制后步入薪酬制度改革的关键期。干事一向干脆利落的她,根据省店的安排,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安排落实。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郭大华遇到了大麻烦——70多名员工连夜聚集到北京上访,轰动了全省。
“当时压力很大,省里、市里让我们赶紧去北京领人。我想,这个时候心不能软,如果妥协了,那么此后改革就无法向前推进了。”回忆起这段痛心的经历,郭大华依然很不平静。
一向倔强、有韧劲的郭大华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她冷静地拿出应对措施,一方面组织中层干部全部到两大门店值班以保证正常营业,一方面发布招聘大学生信息,同时派市店副总经理赶到北京做解释和劝返工作。对于进京上访的员工,他们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上岗、延期上岗、待岗的决定。借此机会,市店推出了打破“大锅饭”,多销多得、多干多得的薪酬激励机制,一举扭转了书店销售局面,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大家的思想统一了,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必须改;二是改革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三是让员工分享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同步提升。当然,这件事也给了我深刻的教训,凡遇重大事件,必须做好前期调研和员工思想工作,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郭大华说。
郭大华的果断和反思,让她在日后的工作中越来越熟练地掌控全局,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她担任市店总经理的7年中,市店班子一直团结有力,员工爱岗敬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员工收入连年提高,企业步入了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3年,郭大华又一次来到了省店,与20年前不同的是,她已经成为省店副总经理了,后又兼任财务总监。到省店短短两年时间,郭大华再次展露出了自己不凡的工作能力,2014年获得了河北出版集团“特殊贡献奖”。
“经历了那么多,我觉得,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郭大华真诚地说。(孙京平)
杨小艳:品质女人 品质书店
新华书店今后要走高端、品质文化卖场的路线。新华书店要以品质取胜,形成品牌效应,绝不做“地摊货”。——唐山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杨小艳
杨小艳
自信、干练,这是杨小艳留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样的气质,同样留给她治理下的书店。
7月24日,周五,走进唐山市新华书店的卖场,你会发现这里显然不是人们对一个市级新华书店固有的印象。一进门,三希堂高端藏书精品区便会吸引你的注意;穿插在图书卖场间,有一些精美的小瓷器、精致的茶几座椅,以及可供读者试试手的笔墨纸砚。虽然还没到周末,但这里的读者却很多,穿梭其间你甚至还要提醒前面认真阅读的人让一让才能顺利通过。
这里一年前还不是这样。
唐山市新华书店地处唐山市万达广场内。与它一路之隔的,是留下永久记忆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毫无疑问,这里是整个唐山市的中心。
“背靠大树,却不知道到哪儿乘凉。”这是杨小艳自己对以前书店的评价。
守着寸土寸金的万达广场,面对全市人流量最大的卖场,唐山市新华书店以前的选择是“偏安一隅”。书店卖场和万达广场只留了一个小门连接,书店相对独立于万达卖场之外,万达广场大量的客流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2014年2月,杨小艳就任唐山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她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搬迁办公区,把黄金位置留给图书卖场,打通书店和万达的通道,吸引客流进书店。
但话好说,事难做。卖场腾退出来容易,但新卖场怎么规划呢?
“走高端、品质文化卖场的路线。”这是杨小艳从一开始就打定的主意。在这位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的女性看来,新华书店要以品质取胜,形成品牌效应,绝不做“地摊货”。
图书卖场中的美朴生活家居区和三希堂高端藏书精品区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杨小艳说,就是想把卖场做成家的感觉,读者在这里不管是看书还是选书,都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家的气息。
在书店卖场的二楼,杨小艳和她的团队规划建一个“少儿主题馆”。在这里,书店开设了唐山首家儿童绘本馆,开设了出版产品动漫模型商店,打通图书出版和衍生产品的销售链条。而最引人注目的,就当属乐高教育的体验店了。
为了把乐高这样一个高端教育引入卖场,杨小艳和她的团队可谓“三顾茅庐”。
杨小艳第一次派招商团队去找乐高代理商谈入驻新华书店事宜时,对方只回了一句话:“你们的书店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卖场,我们才不会去呢。”
一次不成,再去。第二次,杨小艳让商管部经理上门约见对方老总,并带去了全新的书店规划。但对方的老总依然没给面子,招商团队再次碰壁。
杨小艳是一个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办成的人。两次还不成,那就三次。这次,杨小艳亲自上门,对方老总算是给了面子,听了杨小艳要在书店打造一个少儿主题馆的设想,答应“考虑”一下。
就为了这个“考虑”,杨小艳毅然把二层卖场最好的位置留给了乐高。但等到其他商家都已装修完毕开业时,乐高却还迟迟没有答应入驻。
“当时确实是背水一战。如果乐高不答应入驻,我们并没有别的商家替补,而且那是整个二楼卖场中最好的位置。”经历三次与乐高并不愉快的谈判后,杨小艳仍然坚持要说服乐高入驻书店,她的理由是:“以唐山市的消费水平来说,乐高在这个城市是有市场的,而乐高的入驻也将会给图书卖场带来高品质的客户。这会是双赢的结果。”
终于,杨小艳的诚意打动了乐高代理商。在其他商家都已经开始营业的情况下,2015年1月,乐高以最快的速度入驻唐山市新华书店。
正如杨小艳所预料:果真取得了双赢。入驻书店两个月后,乐高成了唐山市新华书店改造后最大的赢家,“乐高老板自己都没想到儿童玩具能在书店里这么受欢迎”。
书店门店经理张德胜从心底佩服这个比自己年龄还小一些的女领导,在他眼里,“杨总看问题的前瞻、决策上的决断、干事情的坚持”给书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数据为证: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书店客流量增加了11.6万人次。
这就是一个追求品质的女人,和她亲手打造的有品质的书店。(闫松)
赵亚珺:思考与尝试不停步
新华书店是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要充分利用地面店优势,发挥渠道作用,收集并用好大数据,在服务读者上做文章。——石家庄市新华书店营销策划部经理赵亚珺
赵亚珺(雷萌 摄)
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位于省城黄金地段,周围有北国商城、第四医院等核心商业和服务机构。7月24日,尽管是周五,大厦里各楼层的购书氛围依然浓厚,周六敬一丹《我遇到你》签售活动的海报摆放在卖场最显眼的位置,十分醒目。来到位于二层的石门书库,清新雅致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学生在此静读,吧台处的咖啡机不时发出打磨声。坐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面前的石家庄市新华书店营销策划部经理赵亚珺,给人以风风火火、朴素干练的印象。赵亚珺语速很快,在两个小时的交谈过程中,她很少讲到自己,而是三句话不离对书店经营模式的思考。
赵亚珺1987年就进入新华书店,当时在石家庄图书大厦的前身——长安路书店工作。28年中,她一直没离开过卖场,几乎在书店每个岗位上都摸爬滚打过,从少儿柜组、社科柜组到业务部门,担任过大厦楼层经理、汇文书城副经理、大厦经理。2007年,她又到了营销策划部,负责市店及辖区17个县区店所有卖场的营销策划工作。
为了多方位拓展营销渠道,2014年,石家庄市新华书店注册了“石门书库”微店。赵亚珺向记者介绍说,微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网上书城,而是主打特色牌。“微店上线的图书品种不会太多,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签名书,读者可以在网上下订单,获得名人亲笔签名的图书。我们用的不是快递公司,都是店员亲自去送,离谁家近就派谁去,送书时还可以与读者近距离交流,了解需求,建立联系。教材也是微店中比较受欢迎的,客户主要是那些想提前预习课程或者丢失了课本的学生。此外,微店还经营冀版精品图书以及用于收藏的一些古旧书。”除了地面店具有优势的名人签售活动,每逢节假日,市店都会结合不同卖场特点策划活动,借助各大主流媒体和企业自身的微信平台、网站开展前期宣传。
2014年元旦,河北省首届惠民书市盛大开幕,主会场设在省会石家庄,其他10个设区市和146个县区作为分会场同时铺开,5天时间里接待读者35万人次,在燕赵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全民购书热潮。赵亚珺告诉记者,作为惠民书市的承办单位,石家庄市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半年时间,还派团队主要负责人员专程到上海书展参观学习,借鉴上海书展从一个地方性书展做成国家级书展的经验。本届惠民书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优惠力度大,新书全部7.5折销售,冀版书4折,全部让利读者。书市期间邀请了10余位名家和多位本地作家与读者见面,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沙画表演、为盲童读经典、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文化活动百余场。活动期间,中央、省、市几十家媒体连续跟踪报道,有效扩大了书市的社会影响。“我们要做的不是即时性的活动,而是要探索出一种长效机制。”赵亚珺说。
早在2003年,石家庄图书大厦就在国内首先推出了全卖场借阅模式。赵亚珺认为,这种模式规避了实体店的一些劣势,可以把读者信息收集过来,便于书店掌握精准的大数据。她曾经统计过,会员除了交100元会费,可以将书带回家看,当年每个人还平均购书达94元。“这种借阅模式如果能真正推开,会留住更多读者。”赵亚珺分析说。
今年暑假期间,市店开展了暑期夏令营托管服务,家长去上班,可以放心地将孩子安置在书店。同时,书店策划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让孩子们和工作人员一起整理图书。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实践感言:“我以前不知道书店销售阿姨们的辛苦,以后我一定爱护图书。”
“我们做的这些,有可能给别人做了嫁衣。但是从共生经济角度考虑,网店和实体店完全可以一起做,节省物流成本、交通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从中找到各自的利益点。”赵亚珺认为。(雷萌)
(阳光在线)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Powered by TianMai2006-2022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15005号-1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770
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